理律沙龍
覓得93巷人文空間的二樓,懷著"Sharing and Connecting"的本心,我們將「理律學堂」延伸出去,從分享實務經驗的課程,進而邀請各界法律人或非法律人來到「理律沙龍」,無論是擔任主持人主導您關心的議題、或參與討論/激盪,或默默旁聽,希望在咖啡香中無拘無束,各抒己見,交換彼此的智慧,激勵良善與價值。
 
理律沙龍第三場
104/6/22(一)18:00 ~ 21:00
規劃中的司法官考試新制,對法律人才培用的系統改變
 
主持人: 陳長文 ‧ 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
來 賓: 蘇永欽‧司法院副院長
董保城‧考選部部長
詹森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本議題曾於4/29「理律沙龍」經董保城部長、方嘉麟教授、李家慶律師及在場嘉賓共同討論,匯集諸多精闢觀點。鑑於此議題容有多方觀察的必要性,本場次盼能更深入交流、探討。

【背景】解嚴以來,在司法民主化潮流中,司法改革除了強調司法獨立、迅速回應社會變遷以外,更要讓人民有感,而「法官」是其中的關鍵。各國司法官進用制度,越加重視實務歷練,且多與法學教育系統連動。

我國司法官取才管道,一是佔絕大多數的「國家考試」,通過特考者經兩年實務訓練後分發至法院/地檢署,然而外界常有聲音擔心:通過特考者年齡偏低、社會及人生歷練不足;二是「遴選」,開放律師/學者轉任等多元進用,但多年來轉任者少,成效有限。

2011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法官法》,附帶決議「法官及檢察官進用考試應採二階段進行」、應考者需「具有3年以上法律相關工作經驗」,具體辦法「由考試院與司法院、法務部研擬之」,且於2022年後「考試進用法官佔當年度需用法官總人數之比例,應降至20%以下」。這無疑是民意給各大學法學院、考試/司法/行政三院、律師界等「學、考、訓、用」系統的一大習題;若不能系統性相輔相成,恐難發揮變革的效果。

【聚焦】十年後「非考試進用需佔80%以上」的目標,在我國「考試領導教學、主導取才」的千年傳統下,目前恐怕還得靠「改變考試」來為教育變革踩下加速器。今年3月,在考試院的大方針下,考選部於3月公告「司法官考試新制草案」,未來有志報考者,須先具備「律師證照或一定資格之公務人員」及「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條件。

這一步,將使法律人才系統發生什麼有機變化?當「曾任律師」成為司法官普遍的歷練基因之一,將如何影響「審、檢、辯」三方的法庭活動與視野?「三年以上工作經驗」能否促使學生學習不再以考試為導向?法學院能否深化年輕法律人紮實的思辯與涉世的關懷?考試/行政/司法三院又需要哪些配套思考?

此議題需要多方對話,邀請您一起關心,參與討論。

 
沙龍相關附件下載      
理律沙龍參考資料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司法官考試制度改進案說明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 司法官考試規則修正草案 Q&A問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