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情談
「理律學堂」從分享實務經驗的免費課程,延伸到在人文書香中交流彼此智慧的「理律沙龍」,進而以「法理情談」 講座邀請大家在咖啡香中談法、談理、談情。歡迎法律人與非法律人同聚,融合出一種更柔軟貼切的法理情感。
 
時 間: 18:00 ~ 19:00簡餐、咖啡,19:00 ~ 21:00講座課程
地 點: 93巷人文空間(104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93巷2號2F)
人 數: 60人為限,必須經由「理律學堂」報名系統,經主辦單位確認席位後,
憑確認席位通知出席
 
105/6/16(四)18:00 ~ 21:00
校園輔導與管教系列(四)
E世代的法治教育
張澤平律師/專利師‧張麗萍老師 主講
 
網路時代的來臨,使記憶背誦的資訊變得極容易取得,如果教育的過程還是強調記憶背誦,教育工作者的任務豈不即將被網路所取代?
李開復最近預言:新人工智慧會入侵的行業中,首當其衝的將是包括教師在內的四種「師」。
E世代的法治教育理當脫離記憶法條的工作,而藉由團體成員思辨討論的活動,理解彼此對規範價值的認知異同,由討論中體會規範價值的真諦,進而將討論活動學到的表達、思考、折衝等技能,應用在未來的公民社會。
張澤平律師與張麗萍老師參與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發行《老師,你也可以這樣做》、《民主的基礎》以及《公民行動方案》等書,願藉本次講座讓大家一起領略E世代的法治教育。

張澤平 律師/專利師
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碩士(民商法組)、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組)、美國富蘭克林皮爾斯法學院(Franklin Pierce Law Center )智慧財產權研究。
張麗萍 老師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碩士、台大法律系法學組學士、北一女中秘書
經歷:明德國中公民科教師、和平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訓育組長、學務主任。
 
 
 
105/6/23(四)18:00 ~ 21:00
台灣產業的發展機會與策略
彭明輝教授 主講
 
本次課程,請學員先閱讀彭明輝教授寫過的一系列關於台灣產業政策的文章:

別看不起台灣人
台灣是不是選錯了戰場
次世代產業與台灣人的移民性格
紅色供應鏈的威脅與機會
台灣正在失去未來?
台灣產業技術升級的策略
別對台灣失望
火車出軌,要換司機,更要換腦袋

彭明輝教授認為台灣的財經與產業思想裡有兩大弊端:
(A)產業政策違背台灣的先天條件,且罔顧多元的社會發展目標。更嚴重的其實是在(B)財經思想霸道地踐踏人權,且罔顧多元的社會發展目標。以下幾篇文章略舉其弊:

一元一票與一人一票
對90%人有害的思想(2): 貧富差距有益經濟成長
賣台的模式有三種
萊茵模式(3)── 顛覆經濟學常識的德國就業奇蹟
政府、市場與公共管理
《21世紀資本論》── 正在改變21世紀的一本書
台灣需要策略性產業嗎?
對90%人有害的思想(1):: 貧富差距是必要之惡

歡迎您閱讀後來到講座現場,一起為《台灣產業的發展機會與策略》深思。

彭明輝 教授
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1987-1989);清華大學動機力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1889-1995)、教授(1995-2011);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兼任教授(2002-2003);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2004-2006);台灣大學進修推廣部「高中教師『生命教育』學分進修班」〈人生哲學〉任課教授。
藝術領域:
中國畫學會「繪畫理論」金爵獎(1992)、帝門藝術基金會第二屆藝術評論獎(1997)、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1994-1997)、臺北市立美術館諮詢委員(2000-2004)。
代表性著作: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有核不可?:擁/反核的33個關鍵理由》、《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
 
 
105/6/30(四)18:00 ~ 21:00
神經科學如何讓法學世界Inside-Out
李崇僖所長 主講‧牛豫燕律師 主持
 
如果科學實驗可以證明人類的意念形成並非出於自由意志,而是腦部化學反應的結果,那麼法律上對於「行為」與「責任」的定義是否面臨改寫?
如果科學儀器可以超越現行粗糙的測謊技術,直接觀察腦部的記憶區,法庭的運作是否應該擁抱這樣的新科技?
隨著大腦神經科學之快速發展,我們對於人的思考與行為模式之理解逐漸進入「腦筋急轉彎」的顛覆時代,雖然我們已見識過各種科學發展所帶來的知識,及科技應用之可能性對當代生活造成之影響,但可能沒有任何科技比得上神經科學將對法律運作造成的衝擊程度;神經科學對人類社會運作規則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本次演講以神經科學中的兩個層面作為探討主題,一是在科學知識上我們有可能質疑自由意志之存在,進而質疑處罰犯罪行為人之道德基礎為何;另一則是在科技應用上,心智判讀(mind-reading)相關技術可能使我們解讀相關行為人之心智狀態(情緒、記憶等),其可能對法律運作之影響。

李崇僖 副教授兼所長
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所 副教授兼所長。
牛豫燕 律師
協助國內外藥廠及醫院客戶處理與醫療及藥品等領域之相關問題,並協助本地製藥協會處理藥品行銷規範之制訂、執行與相關爭議之調查與處理,亦處理藥害救濟以及醫療糾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