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arch 2016
 
政府11月為社會企業月舉辦一系列活動,包含國際研討會、經驗分享會、市集等,鼓勵民眾參與,形成正向新力量。社企,如同一般企業,需要投入資金方能茁壯發展;然而投資一般事業的創投、私募基金、天使投資人或是還不熟悉社企,或是無法滿足獲利出場的期待,而傳統上捐獻資助慈善事業的財團法人、公眾勸募又不  
盡然符合社企的營運樣態。因此,公益信託就成為公、私部門嘗試的新模式。「法理情談」講座邀請四位社企賢士,探討以公益信託推動社企時,公、私部門所設計的創意策略,看看他們想要藉著公益信託創造出什麼樣的社企生態,同時也會指出目前已經碰到的障礙,以及嘗試中的解決途徑。最重要的是,邀請關心此議題的人們一起探討:公益信託是否為可行的社企投資管道?當急切想要投注資金資源、幫社企發芽生長的投資人面對種種障礙困難時,是不是也反映我們的法令制度有值得檢討之處?
 
從杜甫到
賴英照 教授
  拚經濟必然造成分配不均的結果嗎?企業的社會責任就只是增加自己的利潤嗎? 賴英照教授將從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蓋茲「創新資本主義-人類擁有自利與關懷他人的本性」,談談社會企業責任的演進與發展。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