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就已經發生財務報表舞弊的案子去做分析,前提是已經由浮到海面上的部分找到潛在海底的冰山,也就只是事後諸葛。誘因、壓力與機會,是所謂的舞弊金三角,而舞弊大部分都發生在身邊熟悉的人與事上面。還沒有出現舞弊案件之前,能不能找出一些蛛絲馬跡?事情還沒有露餡之前,是不是可以看得到下面舞弊的端倪? |
|
|
董事會負責編製財務報表,重大舞弊大都發生在董事會階層,造成較大損失的也在董事會階層。如何評估管理階層有沒有踰越內控的舞弊?如何去找管理階層舞弊的跡象?實務上仰賴外部的會計師預防舞弊,在董事會負責選任會計師、決定會計師報酬的情況下,效果不大,可想而知。會計師由傳統的審計轉換到高效審計,很明確地被要求要執行適當查核程序來獲取資訊,以確認因舞弊而導致重大不實表達的風險。公司發生舞弊,跟會計師的法律責任該不該劃上等號? 財務報表是以會計為基礎,發生舞弊後的偵查緊扣到法律層面,因此會計跟法律必定要緊密結合。 |
WTO講座【Taiwan, Trump and Trade】 |
Charles R. Irish |
 |
|
|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上任後宣誓推動「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並簽署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川普新政」的經貿政策藍圖,掀起經濟情勢變化備受全球矚目。
對台灣而言,川普新政恐帶來五大影響:包括調降稅率、倡議美國製造、提 |
高關稅、鬆綁能源法規等施政方向,川普又於2017年8月簽定301條款備忘錄,授權美國總統可針對「不公正」或「不合理」貿易行為的國家,採取貿易制裁措施。我國要如何因應川普新政策之不確定性,給政府帶來嚴峻之挑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