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December 2017
蘇永欽教授去年7月中以總統在總統府設置司法改革委員會、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之作為逾越憲法賦予的職權,主動請辭大法官與司法院副院長職務。
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自105年11月下旬第1次的籌備委員會議至106年8月12日的總結會議,歷時8個多月,各方看法不一,尤其是蔡總統全程參與總結會議,舉座委
員唯命是從,更引起這是何等司改之議。
蘇教授認為台灣司法當前最困難的部分,是欠缺系統性的信任,因而最需要建立系統性的信任;司法改革要以細水長流方式,研究周詳後再做成決策,不能貪求數量,否則徒然消耗了寶貴的司法資源,恐怕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還多。
人民參與審判的思辨 — 觀審、陪審或參審?
張永宏 法官
長久以來人民對司法的不信賴感,造成人民與司法之間的鴻溝,亟需搭建溝通互信的橋梁,彌補人民對司法信任的差距。有人主張應該讓一般人民來參與審判,有人認為此舉會讓司法更向下沈淪;若要人民參與審判,究竟是要陪審?參審?還是觀審?意見也相當分歧。世界各國都有不同的人民參與審判
制度,曾負責草擬我國人民觀審制度草案的張永宏法官從中外自古以來審判制度的演進,闡述「人民應否、如何參與審判」此一事關司法改革的重大議題;就我們形塑公民社會、促進司法被正確認識,以及促進對刑事訴訟的改革而言,這是一個值得繼續探討的制度。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