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pril 2020
 
科技大浪來襲青年如何乘浪而起
林志潔 教授
面臨新一波AI的挑戰,青年學子應培養何種特質讓自己變得不可或缺?從能力層面而言,相較傳統 I型專才,跨域的「T型人」、「π型人」或許在未來更具優勢。蘋果公司執行長Tim Cook認為,人們與其憂慮電腦發展出堪比人類的智慧,毋寧擔心自己的思維電腦化,缺乏熱情與價值觀、對後果欠缺思慮。  
  人工智能在不同領域展現「過人」表現,科技引發的工作替代現象難免引發焦慮。然而「機器取代人力」並非始於人工智能,重複性高、不須高度專業判斷的工作已歷經自動化流程的革命浪潮。青年學子精進專業能力之餘,應培養跨域多重修養,同時對公領域的改善投入熱情,實現公民行動的核心價值。
法律人的核心素養
臧正運 助理教授
  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數位化革命)鳴笛,科技滲透至各領域,重新定義整個社會運作的規則,比如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運行在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的電腦程式,可以自動接收、儲存和發送訊息。如何使法律文字精確轉譯為程式代碼,法律邏輯的理解及編寫程式之能力,並
  行不悖。法律人除了只是援引僵硬的法條,更應成為制度的創造者,形塑自我不可取代的價值。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