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October 2020
 
Covid-19大流行期間的影響力投資與前瞻影響力投資生態系的建構
吳道揆 台灣影響力投資學會籌備處秘書長
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指產生積極社會與環境影響並伴隨一定財務回報的投資方法。隨著投資人的覺醒,以及影響力投資在上市公司的發展,做公益不必然得犧牲利潤,行善與獲利兩不誤,可以義利並舉、行善致富。讓私人資本創造出公共利益需賴民間與政府協同;當更多資金青睞高ESG(環境/社
會/公司治理)公司,其籌資成本下降、產生競爭優勢,可令其他企業群起效尤,形成一個善的循環;政府是規則/標準的制定者,也是成果受益者。
社會企業、SRI、PRI、CSR、ESG、Impact Investing等等,凡企業不只賺錢繳稅,還對社會良善做好事、不破壞環境,都是善行資本,目的都一致;惟其發展有先後,工具有差異,側重有不同,分清脈理,更能掌握趨勢,能謀定方向。
 
營利與非營利組織創新共好
陳彥翰 孩子的書屋董事長兼執行長
由於城鄉差距擴大、偏鄉教育失衡、社會資源匱乏等問題,許多台東的孩子儘管具有體育、音樂等天賦,卻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忽略,成年後難以適應都市競爭,形成弱勢循環。孩子的書屋成立,一方面以陪伴照顧、舉辦戶外活動、組建樂團等方式協助孩子看見自身價值、建立歸屬感並學習克服困境;另一方面
則藉農業契作、咖啡屋、烘培屋等育成技職,精進與職場接軌的實作能力。
非營利組織素有人力資源不固定和經營壓力等障礙,Covid-19疫情衝擊下更加面臨募款不易的窘境,「財務自主、永續發展」成為不得不正視的課題。社會輿論質疑:非營利組織能否運用募款所得進行營利行為?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營利組織之界線何在?在在顯示法律規範細緻化及與時俱進的重要性。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