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關係與國際法論壇:俄羅斯與烏克蘭武裝衝突之爭議與省思
姚思遠 教授、張銘忠 大使、劉經巖 處長、洪美蘭 教授、陳彥豪 教授、
羅至美 教授、王震宇 教授、何婉君 教授、李劍非 律師、顧志文 教授 |
 |
 |
從2014及2015年二次《明斯克協議》簽署以來,烏東領土與自治權爭議問題一直未能解決;烏克蘭親美政府將加入北約寫進憲法,而東部俄裔人口處境惡劣,俄羅斯因應周邊威脅,於2022年2月22日宣布承認頓內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旋即展開軍事行動。北約與其他國際組織要求俄羅斯停火,但和平談判遭 |
|
 |
 |
 |
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歐洲國家不斷提供武器與協助支持烏克蘭續戰,並對俄羅斯發動各種嚴厲制裁,在國際關係與國際法上引發許多令人省思的議題。 《國際關係與國際法論壇:俄羅斯與烏克蘭武裝衝突之爭議與省思》邀請專家學者以不同角度、跨領域觀察,探討相關議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背景之一是北約東擴。俄羅斯屢批西方不信守諾言,美國國家檔案解密也證實老布希總統、柴契爾夫人等北約國家領袖皆曾明確承諾北約不會東擴;1990年美國務卿表明北約不會「東擴一英寸」。在此之際,回顧聯合國大會決議《關於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馬尼拉宣言》所重申「各國必須盡最大努力,以求只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衝突與爭端,避免採取足使這些衝突與爭端更難解決的軍事行動和敵對態度」,「各國應銘記直接談判是和平解決其爭端的靈活和有效的辦法」,格外值得警惕。 |
 |
|
環境、社會、治理 保子孫系列第五講、第六講
陸續 博士/前國防大學中正理工學院院長 |
 |
 |
 |
 |
永續發展目標(SDGs)代表聯合國193個會員國的共同期許,希望後世子孫能享有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飢餓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無知的自由、免於歧視的自由以及免於戰爭的自由。要留給子孫宜居的地球,是否也應該關心如何治理企業與政治人物,以保護環境與社會不再惡化? |
資本主義是靠「搶」壯大的嗎?
|
 |
 |
羅馬教廷於15世紀將西非洲專屬貿易權授予葡萄牙、新世界殖民權則授予西班牙;羅馬教皇尼可拉斯五世更於1455年頒布Romanus Potifex,確認葡萄牙奴役西非洲黑人的專屬權,開啟了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對世界的掠奪與剝削。1989年史丹佛大學福山教授發表所謂「歷史終結論」,聲稱20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及與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鬥爭後,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已獲得最後的勝利。源自於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主導世界近半世紀的資本主義是否仍保有掠奪與剝削的本質?探索SDGs亟待解決問題的解方,面對令人不舒服的掠奪與剝削歷史,是否是了解世界當前問題的必要旅程?
|
 |
|
傅利曼教條
|
 |
 |
19世紀法國的古典自由主義理論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說:「當掠奪成為社會中某群人的生活方式,隨著時間進程,他們會為自己創造一個授權此一生活方式的法律體系,以及頌揚美化此體系的道德規範。」保有掠奪與剝削本質的資本主義,用什麼樣的道德規範來美化掠奪與剝削呢?傅利曼教條與淡水派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有什麼關係? 淡水派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主張市場能夠「自我管理」是真的嗎? 2008年金融海嘯是否提醒我們對SDGs議題,特別是應如何「治理」,必須謹慎面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