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April 2023
 
109年最高法院大法庭統一法律見解,確認法人得依民法第184條規定負侵權責任,我國法人侵權責任體系下70餘年來的多數見解因而變更,引起學者廣泛討論。
108年台上字第2035號判決指出:「第 184條定有一般性規定,依該條規定文義及立法說明,並未限於自然人始有適
 
用;而法人,係以社員之結合或獨立財產為中心之組織團體,基於其目的,以組織從事活動,自得統合其構成員之意思與活動,為其自己之團體意思及行為。…倘法人之侵權行為責任,均須藉由其代表機關或受僱人之侵權行為始得成立,…使被害人於請求賠償時,須特定、指明並證明該法人企業組織內部之加害人及其行為內容,並承擔特殊事故…無法確知加害人及其歸責事由之風險,於法人之代表人、受僱人之行為,不符民法第 28 條、第 188條規定要件時,縱該法人於損害之發生有其他歸責事由,仍得脫免賠償責任,於被害人之保護,殊屬不周。」
108年台上字第1499號判決敘明:法人自己侵權行為之成立,須有侵害行為,其責任建立在往來交易安全義務及組織義務。往來交易安全義務係指個人、企業從事各種社會經濟活動時,應防範其所開啟或持續的危險,具有社會安全保障注意義務之性質,其主要規範目的在於擴張不作為侵權責任,並用於判斷間接侵害的違法性,以認定何人應就其不作為或間接侵害負侵權責任。而就此危險的防範,法人負有組織義務,其因過失違反組織義務,致侵害他人權利,應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
本課程除介紹法人自己侵權責任的重要議題與各家學說論述外,並闡述在現行民法規定之權益主體及受保護之人格法益上,人格權概念從財產權到人格權、從公法上權利到私法上權利、從人到物,趨向擴張而受民法規範之保障。
 
 
 
民事訴訟要領
陳怡雯 律師
民事訴訟範圍甚廣,舉凡不屬於刑事案件、行政案件者,民法、商事法、家事事件、智慧財產權、公平交易、國際貿易、證券交易、公司治理、破產重整、金融商品、信託、勞資爭議、醫療糾紛、祭祀公業、都市更新、寺廟殯葬、選舉爭議…等,大致上均屬民事案件;廣義的民事訴訟程序則包括了訴訟、調
解、仲裁、各類非訟事件、保全程序、強制執行等。民事案件可能會經歷幾個階段:在訴訟開始前可能涉及相關的保全程序及準備工作,爾後進入訴訟階段;訴訟結束後,尚有強制執行或後續的程序必須處理。本課程由經驗豐富的律師介紹每個階段實務運作上的要領。
     
民事訴訟要領(上)
民事訴訟要領(下)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