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康德法哲學的方法論:純粹法學和價值法學
陳妙芬 教授、張嘉尹教授 |
 |
 |
康德的三大批判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留給後世三個大的研究方向:知識論、實踐哲學(包含法哲學)及美學,三者彼此關連,又各有偏重的事物對象和問題, 成為日後新康德哲學開枝散葉的泉源。康德批判哲學的資源,啟發研究物理學、心理學、數學、認知科學、 |
|
 |
 |
 |
語言學、符號學、美學及文化科學等,法學亦不例外。本課程簡述新康德的運動軌跡,以利了解二戰前後歐美現代法學面對新興科學(尤其是語言和符號學)的挑戰。講者探討為什麼新康德法哲學崛起?帝國戰爭與國家主權的衝突如何促使它的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成為法治國理論和實踐的基石?新康德法哲學及其方法論適用於公法學和刑法等各領域,更扮演建立「民主法治國」、「憲法秩序」及「國際組織與國際法」的重要推手,以凱爾森和羅德布魯赫的方法論為主軸,比較「純粹法學」和「價值法學」的差異和互補,以便能對國家法和國際法的關係,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思考。
張嘉尹教授在與談中指出,本論文處理的議題非常多,最後到規範一元論,十分不容易。就探討Hans Kelsen 的純粹法學與Gustav Radbruch 的價值法學而言,若可回到界定其哲學方法與哲學概念的基礎上,或可更易於了解其思想的來龍去脈,此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
|
 |
審判獨立與權利保障–從兩篇千古名文談起
李復甸 教授、李念祖 律師 |
 |
 |
司法獨立在中國法制史上並不是從未存在的觀念。《尚書•立政》中說:「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訓用違,庶獄庶慎,文王罔敢知于茲」,後世多引為君主尊重司法獨立的根據。 從兩篇收入《古文觀止》而家喻戶曉的文章〈瀧岡阡表〉與〈刑賞忠厚之至論〉,來討論審判獨立與權利保 |
|
 |
 |
 |
障與傳統司法文化觀念之間的關係。找到適當的題目與古人對話,也不失為一件浪漫的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