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January 2024
 
從國際法評價國家實施之虛假訊息傳播
張庭瑜
  俄烏戰爭爆發後,虛假訊息亂象在俄國、烏克蘭以及國際間都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網路科技與新型態傳播手法的大量使用,國家有意圖地傳播虛假訊息,將會造成快速及廣泛不可控的影響,此問題也上升至國際關係安全與穩定的層面。本研究案探討國際法對於國家實施的虛假訊息傳播之違法性的判斷
基準與法律評價,及受害國於國際法下可實施的應對手段。首先探討傳播虛假訊息所涉及之傳統國際法,參照國際法院判決以釐清虛假訊息與國際違法行為之構成要件;再檢視既有國際法規在適用上的侷限性或構成要件的擴大解釋,試圖建構出判斷國家實施虛假或錯誤訊息傳播而影響他國之違法性判斷基準與法律評價。最後,根據行為者之態樣而為國家之歸責與制裁,進而評析受影響國於國際法下可實施之合法對抗反制措施之範圍及界線。
 
 
兵不血刃-資訊戰的進退分合:以不實言論管控為中心
林彥余
資訊戰或稱網路輿論戰,係以獲取資訊優勢為目的之行動,可能以不實訊息或假新聞散佈造成「資訊失序」,或以虛假信息推進政治理念,捏造和操縱訊息以赢得戰爭或謀取利益等,凡此皆阻礙民主參與及政治變革,更有造成混亂甚至公眾恐慌之虞。所謂資訊戰、認知戰等,藉由不實言論操縱政治輿論、影響  
大眾認知者,甚難防範。多數國家皆面對與管與不管的困境,如欲管控,須兼顧言論自由保護,否則恐有假借管制之名行打壓之實之虞。國際組織及聯合國皆意識到此議題之重要性,重申各國負有保護言論自由之積極義務,惟就不實資訊是否需管制,適切的管制模式為何,可能造成的危害為何,亟待探討。本研究案藉由分析聯合國、各國際組織與各國立法例所宣示的重要原則,歸納出管制假消息的模式,並檢視我國假消息管制之相關規範,期可型塑適合言論自由發展之環境。
 
 
 
法規範對防制網路假訊息之成效
– 以德國《網路執行法》(NetzDG)為例
彭睿仁 正研究員/資策會科法所
  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受到社群平台充斥假新聞的影響,要求平台業者負起責任維持秩序的聲浪四起。然而政府介入是否妥適?以業者自律或共管機制,抑或強制管制為宜?言論內容是否違法或屬個人價值判斷,又該如何界分?德國在行政法上很少由政府採取直接監管措施,以往主要依賴網際網路業者對網路
資訊內容予以監管,由於自律監管效果不彰,於2017年完成《網路執行法》立法,通過行政監管與行政處罰強制社交網路平台承擔刪除或遮蔽違法訊息的義務;惟強制社群平台進行言論審查,難免出現箝制言論自由的疑慮。
本課程以德國《網路執行法》為主軸,說明其重要規範、主要社群平台對各類違法訊息檢舉案件之處理結果與處理檢舉案件之成效。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