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同兒戲!淺談遊戲成癮與管制之可能性
林彥余 |
 |
 |
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數位產品對兒童之影響一直是立法者、研究員與家長們所關注之議題。科技便利性的背後隱藏哪些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將「網路遊戲成癮」列為一種精神疾病。本文從《兒童權利公約》來檢視兒童權利在數位時代影響下轉變的內涵與意義,以第17條適當資訊之獲取權與第31條遊戲 |
|
 |
 |
 |
與文化權利為討論主軸,探討網路遊戲成癮是否有管制必要?保護法益為何?管制所涉及的基本權為何?並透過比較分析他國立法例、管制手段,整理分類規範模式與其差異,提出我國現行制度之缺漏與檢討方向。 |
 |
|
 |
論我國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實踐
─以法律系與基督信仰為中心之實證分析
張皓程 |
 |
 |
 |
|
安寧緩和醫療與病人自主權利法,以及延伸到醫師協助自殺與積極安樂死等領域,目前各界看法不一。國家保障人民之人格權,人民決定以如何方式結束生命,應屬人格權或健康權保障之生命自決權的範圍;生命自決權在特定情形是否可能凌駕於國家對於人民生命法益的保障,乃法律在此核心的問題。 |
上網不上癮:談網路成癮的輔導與教養策略
張立人 醫師 |
 |
 |
2016年南韓政府開全球之先,將電玩和酒精、毒品、網路、賭博一起列為5大上癮物,將「電玩遊戲上癮」列為精神疾病,並納入政府個案管理。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43 條明文:「兒童及少年不得為下列行為:...五、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 |
|
 |
 |
 |
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為前項各款行為。」我們該怎麼看待這項立意良善、卻實行困難的法律? 本次講座帶領大家深入探討網路成癮的原因、輔導方式、3C教養策略,並且思考相關法律議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