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April 2024
 
金融科技專題─支付制度
林育廷 教授
  基於商業交易便利化之需求,支付制度從早期的現金,發展出票據、信用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電子化支付更有提升經濟活動效率、節省處理成本及提高金融透明度等優點。為普及國內電子化支付制度,2009年通過《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開放非金融機構,於取得主管機關核准後,得發行具有多用途支付功
能的儲值卡;2015年《電子支付條例》更打破銀行法第29條國內外匯兌為銀行專屬業務之限制,從而非銀行業者從事資金移轉業務依法有據。2020年12月《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將原本「電子票證」「電子支付」二元化管理的法制統合為一,以有效落實金融監理、消費者保護及加速普惠金融的推動。
本課程介紹電子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及非銀行支付立法與法制沿革,並探究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相關爭議與監理隱憂。
 
 
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監理
楊岳平 教授
金融科技主要以金融服務網路化/數位化、人工智能化、生物科技化、區塊鏈化為內涵;跨領域產業如電信業者、商務平台業者、資訊工程業等,均成為金融科技主體,引發法制監理面上的種種議題。科技業與金融業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相對優勢何在,乃金融科技法制問題須究本溯源的。金融監理因應之道包括  
傳統模式,亦即無為而治、設計特別法規監管,針對個案容許開放,以及透過監理沙盒或限定區域試辦實驗等模式。
本講座討論目前金融科技中常見的理財機器人。較諸理財專員,機器人雖有助於實現普惠金融服務,惟有新型態的資訊不對稱問題等消費者保護風險、程式所使用公式與假設不透明等系統性風險、與理財機器人資訊安全等特殊風險。金融監理未來趨勢將伴隨金融vs.科技兩大業者之角力,或合作或競爭而產生變化;另一可能之轉變是政府公部門原先扮演角色日益式微,民間力量將愈趨重要具影響地位,值得持續關注。
 
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監理(上)金融科技導論與監理衝擊
人工智慧與金融科技監理(下)理財機器人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