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March 2016
 
  2015年對台灣人而言是一個不安的年代:年經濟成長率從年初預期的3%下修到1%,甚至進入小數點保衛戰;新台幣對美元也由五月逼進30:1的滙率下滑到年底的33:1;出口連續十個月呈現衰退,更讓以貿易立國的台灣人怵目驚心。經濟成長率下修和滙率下滑的趨勢似乎並未隨著羊年的結束而暫止,加上
台灣仍被摒除在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東亞十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TCS)談判之外,而韓「中」、澳「中」自由貿易協定均在十二月中生效,更加深了台灣已有的孤立和挫折。經貿受挫之外,國際和區域政治情勢也讓台灣人惴惴不安:美「中」南海對峙、常設仲裁法院(PCA)判定有權受理菲律賓控訴中國南海九段線案,直接將同樣主張九段線並控有太平島的中華民國捲入其中;中東衝突、難民危機和全球恐攻,使得台灣在配合美國反恐和救助難民,和避免成為恐攻目標中間,必須小心翼翼;日韓間因二戰歷史和性奴隸問題產生的齟齬,也波及台灣,並進一步動搖已經脆弱的國家認同和兩岸關係。2016台灣的國際政經情勢可能改善嗎?上任的新總統和新政府又應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才能帶領台灣逐步拓展國際政經空間呢?蘇宏達教授將從寬廣的視角提供分析。
 
關於台灣社會的「不公平」
朱敬一 院士
三月太陽花學運一呼百應,顯現社會潛藏巨大怨氣,然而緣於兩岸服貿協議審查的爭議只是一個引爆點,投射出的是對台灣失落十二年的失望。朱敬一院士將由薪資凍漲、所得分配、階級流動、居住正義、子女教育五個面向分析台灣社會的「不公平」。底層勞工分享不到經濟發展的果實、貧富差距持續惡化、高學歷低薪/失  
業問題無解,遺產稅與所得稅調整失衡導致階級僵固,游資投入房產事業導致房價居高不下…。在人民相對剝奪感嚴重、社會衝擊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政府及人民應如何因應並扭轉困境?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