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August 2022
 
AI世代病患隱私的實踐:以癌症公益團體為例
王正旭 醫師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長庚紀念醫院
為使社會中多數癌症病友均能得到更好的權益與福利,癌症希望基金會從公共政策面著手,協助政府機關規劃合宜的制度,維護癌症病友的福祉,同時輔導各醫院成立癌症資源服務,利用網路特性擴大癌症宣導及服務,拓展癌友家庭從醫院到社區服務無縫銜接;除於各地成立希望小站外,並開辦教育課程、舉辦癌友關懷活  
動、輔導癌友支持性團體等項目工作。為提供癌友照護與服務,必須蒐集並整理相關資料,透過各種管道與工具傳達給民眾,也會觸及第三方網站或業者的連結或資訊,從而可能涉及法律或其他實際風險;相關訊息可能包含個人資訊、紀錄治療/用藥/副作用等數據,因而須設置保護病患隱私的機制。2019年開發Line Chatbot機器人提供癌症照護知識及「希望護照APP」供癌症患者或家屬做為健康自主管理工具,以《希望護照隱私權政策》等機制協助病患安心而無後顧之憂地接受相關醫療處置及服務。
罹癌人數與日俱增,醫療負擔日益增加,醫療人員工作負擔有增無減,癌症資訊管道不足且分布不均,國人對於癌症的觀念有待加強,而社區仍缺乏支持網絡。王正旭醫師詳述癌症希望基金會建立無縫接軌癌症照護網路,以及在病患隱私維護等重要議題上做的具體努力。
 
以被害人為中心的性別暴力三級預防
杜瑛秋 執行長 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鑒於屢有少女遭販賣、被推入火坑從娼的事件,一群律師、學者及社會工作者於1987年推動成立了「台灣婦女救援協會」,1988年9月完成財團法人登記,以救援不幸的婦女,提供法律諮詢服務,輔導生活及教育,重建自信自立之人格,協助重返家庭及社會。婦援會預防暴力三級工作策略以性別平等的概念
發展多樣化的社會宣導方案,第一級為宣導教育,提供家庭暴力相關知識及正確態度,從根本改變使用暴力的觀念,提高反暴力的公民意識;第二級為預防及降低危險因子,預測高風險家庭,並早期介入;第三級為處理因暴力造成的傷害,預防再犯。近年「數位性暴力」案件頻傳,大學生年齡層發生率最高,面對新型態的犯罪樣態,婦援會輔導受負面情緒壟罩的被害人面對過去及邁向未來。由於當前法令不足以遏止犯罪、保護被害人權益,婦援會致力推動侵害個人性私密影像專法立法。
本課程闡述婦援會成立背景、服務對象、關心之議題與預防暴力三級工作策略等,以倡議行動,推動社會改革,服務弱勢婦幼。
 
 
財團法人理律文教基金會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不得翻印轉載或以任何方式重製.
© Lee and L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訂閱理律學堂影音報   取消收閱理律學堂影音報